找回密码
 注册古龙频道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2

(转)《水浒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复制链接]
eseng 发表于 2025-5-21 14: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浮生若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8941935/answer/36215081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十六岁以下,不要看这个回答。
有人说,卡夫卡在百年前就和我们感同身受了。

可从某些层面上讲,比起施耐庵,卡夫卡还差了一些东西。
差的这一点东西对于寻常人来讲,不算多,可对于一名作家来讲,就是许多了。
卡夫卡和施耐庵差到哪里了呢?
卡夫卡差一次拔刀。
这是卡夫卡的无奈。
但也是卡夫卡的幸运与不幸。

是的,【幸运与不幸】是一体的。
如果卡夫卡可以拔出刀,并挥出那一下,那么他就会发现,原来施耐庵已经等了他足足五百年了。
《毛选》开头就提出了一个伟大的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再想一想。
我们就会明白,我们需要把【谁】换成【什么】。
再把【什么】换成【谁】。
【谁】是可以伪装起来的,【什么】是很难伪装的。
卡夫卡面临的是,我该【何时】向【什么】挥刀。
施耐庵面临的是,拔刀【太晚】,向【什么】挥刀都没有用了。
白的会变成黑的,黑的会变成白的,可最终,它们都会变成黑的。

我们想看明白一部作品,就一定要看清楚作者给书中角色施加的【持续性动作】是什么。
看不明白这个【持续性动作】,我们就很难读懂这部作品。
那么《水浒传》中,人们一直被逼着干什么?
【抉择】。
施耐庵还给了读者许多对照组。
施耐庵告诉你,没用的。
写作中,【抉择】这个动作很难写,但毋庸置疑,作家们很喜欢这个动作。
【抉择】不是你今天吃咸的还是甜的,不是你早睡还是晚睡,也不是生或死,更不是邪恶或者正义。
好汗们面临的抉择比生或死,邪恶与正义难多了。
【抉择】是,孩子和父母选一方留下,剩下一方去死。
什么?
你说你选择自己去死来保全老小?
抱歉,你死了,你家老小会死更惨。
而且,不论你怎么选,你们都要被吃掉。
吃掉你全家老小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抉择】是,不抓那个偷了梁大人家珠宝的贼,自己要丢差事,丢了差,最终也会惨死,可抓了小贼,那小贼一家老小熬不过这个冬天。
好,你最终选择去抓那个贼,因为你相信【律法】的正义性,然后你被贼杀死了,你一家老小被吃了绝户。
梁大人说:这小子真他娘没用。
【抉择】是,地上掉了三两银子,你捡还是不捡?
不捡,你老娘和妻子这个冬天会饿死。
捡了,哦,那三两银子是另一个穷苦人辛辛苦苦几年攒下来的钱,他准备给自己孩子看病。
【抉择】是,吃不吃他家的绝户?
不和其他人一起吃绝户,你会被排除,你会饿死。
吃了,好,那你就祈祷自己不会被吃绝户吧。
【抉择】是,邪恶与邪恶选一个。
【抉择】是,一刀剁死他与一刀捅死他选一个。
【抉择】是,杀小孩与杀小孩的亲人选一个。
【抉择】是,把那个女人送进军营充当军妓与把那个女人送进土匪窝,选一个。

为什么?
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
施耐庵告诉你。
因为这是他看见的真实的世界。
施耐庵看见了什么样的世界?
施耐庵看见的是:【熵增】。
施耐庵明白了,这是个道德沦丧,秩序崩坏的世界,这个世界也许会好上那么几年,但它最终最终还是会死。
守序与正义只是偶然。
混乱与邪恶才是常态,毁灭才是永恒。

施耐庵的SAN值差点就被清零了。
施耐庵为了保护自己,九天玄女出现了,宋徽宗做了个梦。
他的人生也面临了一个最重大的抉择。
那便是:你相信【神】吗?
施耐庵说:爷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神存在,但爷选择相信神存在,爷没得选。
一百零八将许多人不喜欢,说他们是土匪。
这话有问题。
如果他们单纯是一百零八个土匪,那可就太低估施耐庵了,也太低估《水浒传》的含金量了。
那是秩序崩塌的世道里,诞生出来的一群走投无路的,侥幸活下来的变态。

这群变态上至将军,下至小偷。
就连关羽的化身,也只能舍弃掉忠义。
这里只有混乱与混乱。
什么好人坏人,扔进这个世界,都会成为变态与杀人狂。
这个世界只有抉择。
那当你做出抉择后呢?
抱歉,这只是你做的第一个抉择罢了,后面还有很多,不着急。
他们今天拿走你的粮食,明天拿走你的工资,后天拿走你的前途,大后天拿走你的妻子,最后拿走你的父母和孩子,最终拿走你的命。
你的财产,你的学识,你的健康,你的信仰,你的底线,你的道德,你的善恶,你的一切,统统都会被拿去用。
大变态会逼你做出抉择。
他会让你拿着长枪,把枪尖对准一百零八将,或者另一个你。
可曾几何时,一百零八将也被大变态逼迫着卖家产、卖刀、卖朋友、卖妻子、卖尊严……
最终,一百零八将带着你拿着刀杀向了另一批一百零八将和另外一个你。
宋徽宗在你们死后会给你们立一座碑,建一座庙宇。
赐你:忠烈。
称你:英雄。
然后天上下雨了,宋徽宗告诉另一群你,你的庙宇【显灵】了。
另一群你低头拜服,感谢皇恩浩荡。
【高俅】们哈哈一笑,继续吃香喝辣,顺带让另一群你做出【抉择】。
某日,你带着孩子逛市集,偶然路过了你的庙宇,你家孩子骑在你的肩头,指着远处说,爹,我将来也要做那样子的大英雄,报效皇帝,除暴安良。
你呵呵一笑,说,好的,爹先给你买串糖葫芦去。

编辑于 2024-09-10 17:21
 楼主| eseng 发表于 2025-5-21 14: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左仆射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8941935/answer/33480383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做一个成功的水浒?还是失败的水浒?
成功的水浒叫周王朝,被商王朝逼的走投无路而到达水浒的周部落选择抗争到底,赢了商朝,成就周朝。
失败的水浒叫梁山,被宋王朝逼的走投无路到达水浒的不同社会人选择回归黑暗,为旧时代陪葬。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格局之大,古今罕见。
比之描述一朝一代的王朝更替的三国更加深刻,
比之描述性格人物出色的红楼梦更加张狂,
比之讲述各种道理各种人性各种人际交往的西游更加凌厉。
他什么都在讲,什么都在说,但他真正讲的是上帝视角下的芸芸众生,如何走入时间,如何走出时间,人人都是人生的主角,阎浮众生相,朴素而老辣的人际交往,简单而狠毒的仁义道德,善良而狠毒的芸芸众生,好与坏,善与恶,水浒最终模糊了所有人的善恶观,我们为宋江被阎婆惜坑而恼恨阎婆惜的贪婪,接下来的宋江用一把压衣两刀砍断了阎婆惜的头颅,我们为宋江花荣在清风山被陷害而愤愤不平,接下来的宋江一晚上就命令土匪杀了几百户普通百姓。憋屈吗?狠毒吗?震惊吗?李逵前脚老娘被吃,我们为他难过,后脚他就杀了一个无辜的孩童,老虎对于李逵而言残忍吗?李逵对于孩童残忍吗?武松被冤枉憋屈吗?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狠毒吗?林冲前脚杀了仇人,痛快吗?后脚因为别人不卖酒给他,他就打跑了别人,无理吗?
水浒世界经常用这种反转,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沉默的,他们反抗,他们杀戮,最终在别人的驱使下和自己的慌不择路下成为罪人,或被动或主动走到梁山,世道乱了,大宋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横行着四伙造反的狂徒,堪称北宋四皇,宋朝被包围在中央,他们有的本就是法外狂徒,有的是被逼造反,那么他们此时此刻该做什么呢?像不像东南西北四伯侯?他们缺的是什么?是真正能够整合这四股力量的振臂一呼。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自相残杀,他们用他们的暴力与屠刀对着与自己一样在水浒边的人,作者是赞扬宋江的,但又是不喜欢宋江的,宋江没有在最高光的时刻突破他自己的人生追求,去建立一个新时代,所以他们失败了,而且不是被敌人打败而是被所谓的自己人打败,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结局,打辽国打其他三路反贼让他们全军覆没不好吗?按照水浒传的说法,梁山已经荡平天下贼寇了,已经天下太平了,为什么宋江还是死了?为什么梁山还是分崩离析了?而且好巧不巧死在现实世界中靖康之耻的前夕?因为在作者创造的太平盛世中,作者要读者亲眼看着这些曾经的反抗者在功成名就之后是用何等狼狈的结局结束他们的人生的,当他们还有用时,他们不会死,当他们没用时,作者认真的写了所有人的结局,有几个月内的去世的,有几十年后的去世的,关胜坠马而死,戴宗大笑而亡,杨林继续干他的土匪,李俊从江入海,燕青浪迹天涯,(其他的记不太全了)曾经永不分离的誓言在现实的冲击下变得粉碎,在他们决定分开的那一刻,梁山彻底消失了。
当自我认知的敌人消失了,宋江立刻死在他忠诚的宋王朝手里,陪同宋王朝一起埋葬,如果当年周太王选择与商朝和解,回归商王朝,你觉得周太王的结局是什么?会比宋江好看吗?
那些历朝历代的反抗者,当他们没有彻底终结旧时代的一切,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呢?远看曹魏,后梁,近看民国,他们只是旧时代的一部分,他们没有能力去迎接新时代,当被时代抛弃的普通人,没有抗争到底的决心,梁山就是下场!即便梁山拥有纵横四海,荡平天下的实力,他们的结局还是一无所有,甚至连原本有的一切都失去了。
当几千年不断循环这样的失败,作者把这过去的故事结合起来创造出来这样一个故事,那年轻骄傲的少年,那仗义仁厚的豪杰,那混迹黑白两道的小官,那正直善良的普通人,那无辜茫然的混事鬼,那横行乡里的财主,那包庇罪恶的大人物,一起到了梁山,最终失败,引以为戒啊!
不要把东边的水浒幻想成世外桃源。
要想起那几千年前西边的水浒,要记得那一片周原,记得那里的人走了多远,记得那里的人是如何在生存之间的选择。
水浒的伟大就在这里,他用上帝视角给了这数千年历史中的所有人一个选择,去哪里?去陪葬?还是去创造?
结合如今的世界,我们何尝不是水浒,我们也在水边,那资本世界的弹衣炮弹不就如同北宋的绚烂财富一样摄人心魄吗?
你的选择呢?是去梁山的水浒拥抱绚烂财富的花花世界,最终陪着他一起埋葬?还是选择在周原的水浒边抗争到底,最终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呢?
几十年前已经有了答案!
水浒传好就好在投降,让他们知道投降派的下场!
编辑于 2024-01-03 12:22
 楼主| eseng 发表于 2025-5-21 14: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莫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8941935/answer/36205653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水浒》中心思想是官逼民反、农民起义都浅了,《水浒》表达的是人在社会的存在方式或者存在困境,以往解读多是社会角度,揭露黑暗腐败之类,但我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到生存哲学层面。
《水浒》是一个寻找避难所和伊甸园的故事,所谓避难所,是有罪可躲、有难可逃,所谓伊甸园,是大碗吃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
这里先放下伊甸园,只谈避难所。
《水浒》最核心的部分(前七十回)不断重复这样的故事:某个好汉横遭劫难——劫难的原因有各种,贪官、恶霸、地痞、家庭争端、战争失败、甚至梁山的算计——怎么摆脱困境?重要是找到一个避难所,而寻找的最终结果是上梁山。
对于避难所,《水浒》给出了四个选项:显贵,庄园,寺庙,山林。排名似乎还分先后。
出场的第一个好汉是王进,因为得罪高俅,为躲避高俅报复,王进前往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
依附显贵,是不少好汉遭遇困境最自然的选择,杨志依附梁中书、武松依附张都监,都属于这种选择。
王进逃出京城,逃进史家庄,成为史进的师父,史家父子挽留王进在庄中长住,王进拒绝了,王进的首要目的地还是延安府,这说明对于王进来说,庄园相比显贵,是第二选项。原因我们不难想到,庄园只解决吃住,显贵才满足自我实现。
就王进来说,显贵这个避难所是成立的,如果这种成立具有普遍性,那么《水浒》就会成为立功疆场的故事,而不是聚义梁山的故事。
为证明依附显贵不具有普遍性,小说须完成一个转向,这个转向就是鲁达的登场。鲁达,即后来鲁智深,是水浒唯一经历四种避难所的人物。
鲁达是小种经略的提辖,还当过关西五路廉访使,算是中级武官,地位不低,可以说王进投奔的目标正是鲁达的起点。纵然有此地位,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亦难自保,用小种经略的话:“虽好武艺,只是性格粗卤。今番做出人命事,俺如何护得短?”
显贵指望不上,鲁达开始逃亡,他的下一个避难所是庄园。
鲁达遇到自己救过的金家父女,金翠莲已是财主赵员外的外室。赵员外留鲁达在庄中藏身。
庄园是好汉的避难所,这点《水浒》多次提到,宋江、武松都曾在柴进庄中逗留。
然而庄园作为避难,依赖一个前提:不能暴露。鲁达和赵员外没混几日,行踪就暴露了,庄里住不成了,于是赵员外给出第三种避难所:寺庙,具体说是到五台山出家。
对于员外的建议,鲁达满口答应,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走投无路,还因为当和尚在那个年代实在是美差。
今人可能很难理解寺庙在宋朝的地位,简单说寺庙就是大地主+银行+宗教场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能管到。
对寺庙的地位和作用,书中有不少描述,比如鲁智深买酒,卖酒汉子说:我们用着寺庙的本钱,住着寺庙的屋宇,如何敢卖酒给你。
鲁智深之所以能出家,是因为赵员外曾买下一道度牒,度牒就是官方授予的出家指标,这个指标在古代非常紧俏,当年苏轼治理西湖缺钱,他没向朝廷要钱,而是向朝廷要一百道度牒,有度牒卖,钱就不是难事。
如果不考虑情感和生理需求,那年代成为和尚堪比如今考上公务员——话说回来,现在成为国家认可的大寺和尚,何尝又不是?
后来鲁智深被介绍到大相国寺当职事僧,半路李忠周通邀请他落草,智深断然拒绝,推道“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那意思很明确:能当和尚,谁做强盗?
但人算不如天算,鲁智深野猪林救下林冲,被人告发,和尚做不成,再次流落江湖,直至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上梁山,找到终极的避难所。
显贵、庄园、寺庙、山林,体制内到体制外,最终反体制,鲁智深完整经历了所有可能的避难所。
啸聚山林是否就是理想的避难所?《水浒》给出自己的答案,虽然能够大碗吃酒、大块吃肉,但无论作为避难所还是伊甸园,都面临一个问题——缺少道义的支持,正因为此,宋江竖起大旗“替天行道”,接受招安,目的都是以忠君报国获得道义。
接受招安是另一种依附显贵的方式,依附的是最大那个显贵,既然《水浒》已经证明显贵作为避难所并不牢靠,宋江竹篮打水的结局就在意料之中。
有趣的是,梁山好汉得以善终的,恰恰是回归寺庙的两个人。
一个是武松,出家后被封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享年八十善终。另一个就是鲁智深,在六和寺闻钱塘江潮,鲁智深坐化而去,在显贵、庄园、寺庙、山林没有找到的安宁,鲁智深在内心找到了。
最后,关键的问题,这四种避难所现在仍然有效吗?
我认为,现在仍然有效,只是选择优先可能有所不同。现代社会做什么选择是因人而异,避难的原因,也未必是他人的逼迫、生活的艰难,有可能是精神的困顿。
在今天,显贵对应的是仕途,要攀附、成为达官显贵,仕途是主要的通道;庄园对应的是财富,想拥有广袤的田园,逍遥于世外,财富必不可少;寺庙对应的是开悟,寺庙作为宗教场所,通过它获得超脱凡尘的觉悟;山林对应的是江湖,归隐山林、处江湖之远仍然是无数人的情结,它可以在大理、丽江、我的阿勒泰......
仕途、财富、开悟、江湖,这四个连押,就是现代人的四个避难所。
《水浒传》在生存境况上构造了四重选择、四角关系,身具绿林本色的施耐庵对山林(江湖)部分尤其施以浓墨重彩,寄托乌托邦式的想象和憧憬,同时认识到它的脆弱和虚幻,而这种几百年前的指向,至今具有恒久的意义。
编辑于 2024-11-20 15: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古龙频道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频道

GMT+8, 2025-10-9 12:06 , Processed in 0.0799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