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古龙频道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古龙江湖”之“关于饥饿:八块猪肉、一碗腊肉面和一张烙饼’

[复制链接]
eseng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醒:eseng原创,非理性码字,你懂的。)

一、八块猪肉

手贱,没忍住又撸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倪匡谈往事》,写着纪念金版,说是倪匡的杂文作品,实际应该是倪匡自传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倪匡在大陆时的一些经历,分为上海篇、苏北篇和内蒙篇。

我拿下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看到书中有一个小节叫做“可怕的饿”,这就是我的兴趣点,于是果断入手。

倪匡所经历的饥饿,是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发生的,书中写了是1955年之后的事。

由于分配的粮食不够吃,只能维持二十天,还有余下的十天只能自己设法。

可以吃南瓜,南瓜不用粮票就可买到,但南瓜不容易饱腹,吃了饿得快。

于是就去捉老鼠吃,野狗、野猫也捉来吃,这些动物都被人吃得光光的。

再就只好去偷吃田里的农作物,比如一股豆腥味的生黄豆,还比如味道又涩又怪的棉桃,只要能止住饥饿感的东西,都敢往嘴里放,往胃里吞。

有一天,倪匡在田间乱逛,想找到可以吃的东西,忽然闻到一股异香,非常诱人,于是循着香味,走了差不多300米,才看到香味的来源:原来有一个乡民偷宰了一只小猪,不敢在家里吃,就跑到野外的一个深沟里,用石头支起一个灶,用一个土盆来熬煮猪肉,结果煮熟的时候正好被倪匡闻到并寻了过来。

当时倪匡穿着干部服,这个乡民吓得半死,但还是蛮灵光地装了一碗大肥肉,请倪匡吃。

饥肠咕噜之时,肥肉当前,什么干部的原则规矩也不讲了,倪匡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起来——

当其时也,连半句客气话也讲不出,立时接过,狼吞虎咽,当久违了的动物脂肪的得腴滋味,充满全口,迅速扩展至全身之际,真是感激得流下泪来,再也没有任何一种感觉比那种感受,更使人有满足感的了!
不过是八块有肥有瘦的猪肉而已,可是那滋味,真正可以说是毕生难忘,那种又香又滑又丰满又腴的感觉,自此之后,再也没有试过。
在那次之后,虽然又隔了许久才再吃到猪肉,但总不及第一次的滋味,真要感谢自己的鼻子,居然能在半公里之外,闻到那诱人的香味!
——倪匡《倪匡谈往事》


大饥荒时期,作为干部的倪匡时不时还能吃到猪肉,这绝对奢侈了。

要知道,在那个特别的年代,浮夸风盛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像水稻亩产超万斤这样的高产卫星都敢放。于是明明粮食丰收了,结果粮仓却是空的,因为都被交了公粮。于是大饥荒席卷全国,民不聊生,很多人被活活饿死,其中就包括我的父辈。

据我父亲讲,他有一个弟弟就是在大饥荒时期被饿死的,大伯父被一个山里的远房亲戚收养才活下命来。而我父亲也是被过继给一个无儿无女的同姓族人才得以活命。

据挨过来的父辈们讲,大饥荒时期,啃过树皮,吃过观音土。我专门查过,观音土又称高岭土,是用来制造陶瓷的重要原料,根本无任何营养,只是吃了后会产生饱腹感,但如果过量,肚子会胀痛,大便会不通,严重者有生命之忧。

官方后来给大饥荒定性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再后来,在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突破并被推广以后,国人才算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如果从全国取消粮票制度的1993年算起,国人能普遍吃饱饭的历史也才仅仅30年出头而已。

二、一碗腊肉面

如果说父辈们最大的使命就是努力活下来,那到了我这一辈,最大的使命就是努力走出去,从穿草鞋变成穿皮鞋。

当年泥腿子上岸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参军入伍,一是高考上大学。冥冥之中,我走的路是后者。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求学之路的淘汰率惊人地高,小升初淘汰一小批,中考再淘汰一批,而高考则淘汰绝大多数,最终能成功跃出农门的少之又少。

我们那时还没有幼儿园,没有学前班,直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这场打怪升级的求学生涯。我当时在村小念完五年级后,适逢教育改革试点,小学五年制和六年制隔年交替,我正好碰上了六年制,而村小又没有六年级,不得不去了乡里的一所初中念小学六年级。

我那时才十三岁,还需要自己背大米去交给学校。当时的生活条件也蛮艰苦的,学校食堂最常见的菜就是土豆、南瓜、包菜和大白菜,口味寡淡,印象中就没有肉,没什么油水。很多同学宁愿吃自己带过去的咸腌菜,也不吃学校做的大锅菜。

正是长身体的年龄,由于营养不够,很多同学都面呈菜色,这其中就包括长得瘦弱的我。

记得当年吃饭,都是班级里的生活委员去学校食堂将饭菜领回教室,然后分发给每位同学。

那时的社会风气极差,到处都是闲晃的二流子,一言不合就要干架。受大环境的影响,学校里的风气也极差,不少学生本身就混社会,导致校园霸凌经常发生。

在吃饭这件事上,要大家守规矩也是极困难的。经常的情况是,在饭菜领回教室后,同学们一拥而上,一番哄抢,场面乱糟糟的。像我这种弱鸡仔,都是等到别的同学抢完了,最后剩下来的才是我的。

有一次晚饭,别的同学都抢到了饭菜,最后我到餐车一看,空空如也,一份都没有了。也不知是有同学故意多抢了一份,还是食堂准备的原本就漏了一份,本来应该人人有份的晚饭,我却没有。

印象中学校只有一个很小的小卖部,里面主要是一些学习用品,零食都很少,那时还没有方便面,最常见的就是一种叫干脆面的零食,不用水,直接嚼着吃。但问题的关键是,当时整体都穷啊,我极其有限的零花钱都要攒起来买钟意的书。

既然没有晚饭吃,我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买零食,于是我只好饿着肚子坐在课桌上埋头看书学习。

上夜自习的时候,班主任宋老师知道我没吃晚饭这个事儿,于是把我带到了他的宿舍,亲自动手下厨,为我煮了一碗腊肉面。

我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连最后的汤底都喝了个精光。腊肉的香味让我永生难忘,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一碗面。

班主任宋老师其实很年轻,本来他们应该是天之骄子的,当年他们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的胜出者,本来应该留在大城市工作的,而且单位还会给他们分房子。

但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改变了一切,很多毕业学子的命运被扭转。像宋老师就惨遭下放到了我们这个鸟不拉屎的破学校,学校里还有好几位像宋老师这样遭遇的青年老师,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毕业时恰巧碰上了一个特别的时间点。

如果不是因为我的成绩好,班主任根本就不会特别关照我,我也不会吃上这碗香喷喷的腊肉面,没抢到饭就只能饿肚子了。

宋老师们的遭遇我当时是不明白的,也不可能有这个意识和觉悟,但是我能吃到宋老师的腊肉面,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绩好,就有机会。

三、一张烙饼

有些机会,需要自己去努力 ,自己去争取。

而有些机会的降临,纯粹就是命运的眷顾。

关于这一点,一个叫做阿吉的青年人有着深痛的领悟。

凌晨。
茶馆里已挤满了人,各式各样的人,在等待着各式各样的工作。
阿吉用两只手捧着碗热茶在喝。
这里有汤包和油炸儿,他很饿,可是他只能喝茶。
他只有二十三个铜钱,他希望有份工可做。
他想活下去。
近来他才知道,一个人要活着并不是件容易事。
谋生的艰苦,更不是他以前所能想像得到的,一个人要出卖自己诚实和劳力,也得要有路子。
他没有路子。
泥水匠有自己的一帮人,木匠有自己的一帮人,甚至连挑夫苦力都有自己的一帮人,不是他们自己帮里的人,休想找到工作。
他饿了两天。
第三天他已连七枚铜板的茶钱都没有了,只能站在茶馆外喝风。
他已经快倒下去时,忽然有个人来拍他的肩,问他:“挑粪你干不干?五分银子一天。”
阿吉看着这个人,连一个字都说不出,因为他的喉咙已被塞住。
他只能点头,不停的点头。
直到很久很久之后,他才能说出他此时此刻心里的感激。
那是真心的感激。因为这个人给他的,并不仅是一份挑粪的差使,而是一个生存的机会。
他总算已能活下去。
这个人叫老苗子。
——古龙《三少爷的剑》

当我第一次看《三少爷的剑》时,我真的非常惊讶古龙能写出这种关于饥饿的场景出来。古龙应该是说没有职场生涯的,求职过程中那些冷暖自知的故事,古龙也应该是没有亲身体验的。但是古龙却能写出如此接地气的求职场景出来,就算放在今日今日,一点违和感也没有。

后来再一想,尽管古龙没有正儿八经地入过职场,但是为了活命,古龙是打过不少零工,做过不少散活的,人情的冷暖,生存的不易,古龙当然是深有体会。

而且作为一个心思细腻、性格敏感的男人,古龙是挨过饿的,他对生存的机会有着超出常人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字出来。

老苗子真的是个苗子。
他高大、强壮、丑陋、结实,笑的时候就露出满口白牙。
他的左耳垂得很长,上面还有戴过耳环的痕迹。
他一直在注意着阿吉。
中午休息时,他忽然问:“你已饿了几天?”
阿吉反问:“你看得出我挨饿?”
老苗子道:“今天你已几乎摔倒三次。”
阿吉看着自己的脚,脚上还有粪汁。
老苗子道:“这是份很吃力的工作,我本就在担心你挨不下去。”
阿吉道:“你为什么要找我?”
老苗子道:“因为我刚来的时候也跟你一样,连挑粪的工作都找不到。”
他从身上拿出个纸包,里面有两张烙饼,一整条咸萝卜。
他分了一半给阿吉,阿吉接过来就吃,甚至连“谢”字都没有说。
——古龙《三少爷的剑》

很多作品里写底层都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然后揭露越是底层,越喜欢互相伤害,将底层人的愚与恶渲染到极致,这样谓之深刻。

但是古龙不一样,他写了很多底层的温馨小故事,比如挑粪工老苗和没用的阿吉,给了诸多底层小人物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处处展现出对底层人物的尊重与包容,并给这些绝望的底层人以希望,活下去的希望,正能量满满。

古龙的文字真的是有温度的。

因为古龙也是从底层出来的,他理解底层,理解牛马,然后做到了笔杆子牛马中的天花板高度,成为武侠小说领域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我当然也来自底层,对于古龙的很多文字能够感同身受。

但其实任何的生存经验对于像我这样的乡村或小镇做题家来讲,意义真的不大。就好比不幸的宋老师们,本来大好前程等着他们,结果一个黑天鹅事件,就被打回原地,再想翻身难度极大;而同样像我这种闯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关卡之后,本以为能捧上铁饭碗,结果国家开始推行自主择业政策。

世事无常,经济再发达,在社会最蓬勃发展的上行阶段,牛马成为了红利,当发展停滞或下行时,想象一下牛马的样子,历史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问题是,作为底层蝼蚁,还能做什么呢?除了卷。

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不过是为了吃饭,为了不被饿死。

而卷,也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做牛马的机会罢了。

eseng于2025/9/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古龙频道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频道

GMT+8, 2025-9-19 14:47 , Processed in 0.0224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